9月10日,2025年服贸会昌平“两区”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在首钢园新闻发布中心举行。会上浩鼎中心,《2021-2025年昌平区知识产权白皮书》首次发布。
“两区”建设以来,昌平区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护航体系,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,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通过顶层设计“强基”,制定出台《昌平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》等10余项政策文件,全面构建立体化政策支持体系,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;通过培育服务“增效”,聚焦医药健康、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,推送专利导航、质押融资等精准服务,全区最新获批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优势单位202家,数量位居全市首位;通过转化运用“赋能”,深化产学研协同,推动驻昌高校院所梳理存量专利8364件,1028件有效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,4家单位开放许可专利107件,释放创新效能;通过多方协同“护航”,构建“跨区域协作+跨部门联动”保护体系,五年来查处商标侵权案275件,查办的案件连续两年入选北京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。
此次发布的《白皮书》以专利与商标为核心板块,用翔实数据展现四大领域显著成效:在知识产权培育领域,五年来,全区注册商标总量突破15.09万件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.8万件,较五年前均实现翻倍;辖区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、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市平原新城首位;2025年上半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占比达42.37%,较2020年提升26.8个百分点;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1年增长83.25%,连续4届斩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。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,五年来,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.56亿元,帮助144家企业破解资金难题;累计完成专利转让6447件、专利许可266件,两项指标分别位列平原新城第一、第二。在知识产权国际化领域,五年来,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165件、PCT专利申请量达2283件,两项数据较上一个五年均实现两倍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新增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9件,居全市第二、平原新城第一;PCT专利申请逆势突破,申请总量达297件、同比增长22.7%,首次跃居全市第三位、平原新城首位。在赋能重点产业领域,五年来,电数字数据处理、医疗、生物医药等6大领域表现突出,相关专利占全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50%,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契合,为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。
《白皮书》的发布,全方位展现了“两区”建设以来,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成果与核心优势,为新一轮“两区”建设制度创新、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,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昌平。
下一步,昌平区将以《白皮书》发布为新起点浩鼎中心,持续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成果,坚持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大局,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政策与环境,加强国际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,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、科技、金融深度融合,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承载区。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